防雷措施︱中国有名的“雷击村”曾雷击死11人伤245人,如今成为文化旅游胜地

2022-09-23 16:49:18  
山背村

正是风清气爽的金秋时节,来到了中国传统村落——山背村,山背村作为留存至今的高镇古村落就像一个蒙了灰的明珠,在岁月的深处熠熠闪光,等待有缘人来发掘改造它。雪峰山上,古村民居依山排布,金黄的梯田稻浪流畅排开,云海在山间盘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在这个世隔绝的村落附近就有一个特别梯田,名叫“山背梯田”,它也被称为中国海拔最高的梯田之一的“云上梯田”,令人向往。但山背村却曾是邻村女孩不敢嫁过去的“雷击村”,现在通过防雷改造,小小古村落焕发新生机,如今已成为网红打卡胜地。

梯田

山背村作为国内最为严重的“雷击村”,坐落于湖南省溆浦县葛竹坪镇,是溆浦县最边远地区的瑶汉混居山区村。据统计,自1979年以来,这里被雷电击死11人,击伤245人,家畜、家禽死伤无数。
在同一区域的许多村庄,为什么只有山背村在夏天经常发生雷击伤人事件?令人费解的是,附近的其它村庄可以安然无恙?雷电天气严重影响了山背村庄的生产生活,导致山背村和邻近村庄的村民非常恐惧雷电,有的人干脆搬离,邻村的姑娘也不敢嫁来到这来。因此,山背村是全国都非常罕见的“雷击村”,很难进行经济发展,成为了县内最偏远贫困的村落之一。

梯田

为何当地村民不愿搬离此地?

此处居住着不少传统的花瑶族人,山背梯田最早的开拓者是当地的花瑶族,现在依旧保留着一些原始的梯田稻作的文化。花瑶族是一只被划入瑶族的少数民族,与瑶族并没有交集,甚至都不过瑶族著名的盘王节,通常生活在雪峰山海拔13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服饰和习俗,除了平时赶集之外,很少与外界人联系,以前更是不与外界通婚,甚至在以前的当地人心中,是一个非常神秘的族群。
在春秋时期,山背村周围的群山的人们就开始在这里开垦梯田,唐宋初步雏形,明清时期基本定型,最大的梯田是经过南宋、元朝、明朝三个朝代的开垦,梯田全长8公里,是当地山民这千百年来用一把锄头、一把镐,一代接一代手把手开垦出来的,过着男耕女织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山背村雷击事件如此严重,当地村民却不愿搬离此地的原因。

梯田

为何会有如此多雷击事件?

那就不得不说一下这个山背村的传奇故事了,究其原因是与山背村周边的地形有关,它整个村子如同一个独特内凹的“铁锅”,被群山围绕,重叠的水稻梯田为雷电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气,增加了地面与云系之间的电场,而恰好山背村就在这个铁锅偏底部位置,导致这周边的暖湿气流一通过这里便会发生强烈的抬升作用,特别是夏天的时候,地表水蒸气受热加速上升遇到冷空气,引发局地强对流天气发生,产生积雨云引发雷电,这种特殊地形使得暴雨有了屯积在这里的机会。再加上以前的低压电线、变压器及电线均未安装避雷装置,雷电流很容易顺着电线引入门户,从而造成雷击灾害。

梯田

采取了哪些防雷措施?

防雷专家针对其地貌根源,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雷灾综合治理方案,包括预防直接雷击和预防感应雷击。
村里有365户人家进行专项防雷工程改造,其中362户人家安装了避雷器和避雷针。学校附近的后山上安装了一座22米高的避雷塔,重点解决防雷问题。之后定期对全村防雷系统进行维护升级。紧接着,山背村建成了由区域防护装置、应急避险亭、住宅避雷带、浪涌保护器等组成的全方位立体防雷系统。

梯田

如今,山背村不仅每一户都配置了防雷带,还有16棵避雷仿真树和10个应急避险亭。自工程竣工以来,山背村再没有雷击伤人事件。只要科学应对气象灾害,雷击也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没有了雷击也就没有了顾虑,如今的山背村依靠自然梯田旅游景点,早已经从贫困的“雷击村”变成为了“文化旅游胜地”,交通便利,不仅外地媳妇多了,游客也日益增多。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山背村附近有1.5万亩梯田,约1300层梯田,从海拔500米扩建至1500多米。以山背为龙头,错落有致,层层叠叠。梯田上的风景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春夏秋冬各有特色。

花瑶族
 
不过参团旅游的人途中需多次转车,所以建议各位自驾旅行,从山路到山顶,这里是不需要门票,与湖南著名的喜鹊梯田相比,山背梯田知道的人少,民俗淳朴,始终保持自然环境,也许这样的景点适合更感受乡土人情。当然,来这里游玩,除了看景色,当地特色的民俗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看点。


防雷器https://www.ansunspd.com/news/934.html
X
在线咨询
电话沟通
0755-86621158
微信咨询
扫一扫添加微信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