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我国进入雷电多发期,多地发生雷电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针对雷电灾害,各地气象部门多措并举,纷纷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出招”,提供相应的气象服务,尽最大可能预防灾害发生、减少灾害损失。
今天我们从城市防雷、农村防雷、景区防雷等角度,回顾今夏在那些雷电交加的日子里,气象部门为了预防雷电所做的努力。
【农村防雷】
甘肃:逐步推进农村防雷工作
8月19日,甘肃省天水市张川县张川镇的张景祥兄弟俩来到天水市防雷中心,提出要购买防雷装置。
接待他们的天水市防雷中心主任胡晖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几天前,张景祥家里2层楼的一角被雷击落。他们打听到市防雷中心有防雷装置,就赶紧找上门来购买。
胡晖立刻安排工作人员向张景祥兄弟俩详细解说防雷设施安装事宜,并帮他们草拟了安装示意图,建议他们找当地建筑安装单位进行科学安装。
对胡晖来说,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地理环境复杂,气候类型多样,由此引发的暴雨、冰雹、泥石流和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对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天水市就是雷电多发区。
胡晖告诉记者,农村雷灾时有发生,关键是大家缺乏必要的预防知识。他对去年天水市清水县的雷电伤人事件仍记忆犹新——2012年5月18日18时30分左右,清水县永清镇马沟段河堤建设工地上空电闪雷鸣,正在河堤上转运水泥砂浆的两名女性工人遭遇雷击,经抢救无效死亡,另有两名男性工人受轻伤。
接到雷电灾害报告后,胡晖和清水县气象局局长朱德强立即赶赴雷击现场进行雷电灾害调查。
经调查,事故现场所处的河堤高出四周地面约4米到5米,为川区和河床的最高点。由于河堤建设工地地势高、四周开阔,雷电发生速度快,施工人员缺乏必要的预防知识,躲避不及,雷电直接打在两个人的身体上导致死亡。
胡晖告诉记者,天水市气象局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差、防雷措施不到位、雷电灾害频繁等特点,从2000年开始,依法将新农村建设项目及城中村改造项目防雷设计图纸审核及竣工验收纳入防雷审批序列,通过行政执法程序强制办理了十多个村的防雷审批项目,提高了雷电防御能力。此外,市气象局还在每年“3·23世界气象日”期间,组织各县区技术人员深入农村乡镇,宣传雷电防护知识,发放《防雷安全管理依据》《中小学防雷知识手册》等宣传材料。“从目前来看,加强防雷宣传是非常有效的途径。”胡晖说。
(作者:中国气象报记者 倪永强)
农村防雷 迫在眉睫
8月11日,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牛大场镇发生一起雷击事件,一男子被雷击身亡。当天下午,这位村民在工地丈量土地时,突然下起大雨,慌忙之中便跑到一棵白杨树下避雨。不幸的是,一道闪电正好击中树木,该村民当场被雷击倒地。
农村是雷击灾害的重灾区。但是,村民对雷电灾害的认知状况堪忧。尤其在偏远农村,人畜发生雷击事故,往往被认为是“良心”不好,做缺德事后遭到老天惩罚,因此遇到雷击灾害后,人们总是想隐瞒事故真相,不能以科学和理性态度认识雷电灾害。
笔者认为,切实加快普及防雷减灾科学知识,提高农民朋友科学防雷、主动防灾的意识,增强自我防灾避险的能力尤为重要。
随着农业经济不断发展,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农村房屋防雷工作也日益重要。由于费用问题,农村房屋普遍未安装有效的防雷设施,即使小部分安装简易避雷带的房屋,也因常年不进行正规检测和维护,防雷设施形同虚设。
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环境等,农村防雷一直是各地防雷减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要解决这一问题,仍需各级政府长期主导、有关部门广泛联动和社会积极参与,出台适合农村防雷的法规和条例,切实开展农村防雷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者:石奎 张学彬)
【景区防雷】
图/文 吕晓卉
近日,湖北省潜江市防雷中心技术人员深入泽口经济开发区建设工地开展防雷技术服务,跟踪掌握防雷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提供技术服务,现场解决问题,并对防雷工程进行了技术检查检测和分阶段验收。图为技术人员开展防雷服务。
云南石林:景区14分钟自动化雷电预警让游客放心
8月27日,在云南省昆明市石林风景名胜区,游客熙熙攘攘,穿行在突兀峥嵘、姿态各异的怪石中。细心的游客注意到景区电子显示屏上的雷电预警:“据最新气象监测资料显示,预计未来1小时石林景区将出现明显雷暴天气,请各位游客不要在树下、电线杆下、石峰下避雨,在空旷的悬崖上不要接听手机,注意安全。”
十几分钟前,石林景区雷电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捕捉到景区上空大气电场波动情况,气象人员结合雷电等气象资料分析,立即发布雷电橙色预警。当地气象部门通过石林景区的电子显示屏告知游客预警信息,同时通过手机短信给石林景区的工作人员发送预警。景区工作人员立刻对处于危险场地的游客进行疏散。
昆明市雷电灾害防御中心主任金龙表示,石林景区雷电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可以对景区雷电灾害实现提前14分钟自动化报警。
3年前,石林景区曾发生过一起雷击事故,给景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敲响了警钟。石林县气象局与昆明市雷电灾害防御中心利用石林景区的雷击和闪电气候资料,对景区可能存在的雷电安全隐患进行详细分析,通过雷电风险评估,结合景区实际情况,做出石林景区雷电灾害监测预警防御体系报告。景区管理局于2012年初出资建设雷电灾害监测预警工程项目。
该项目专门开发出石林景区雷电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采用优化布局的原则搭建信息发布平台,实现了前端监测数据实时采集、后台数据存储分析、灾害预警自动初判和信息高效发布一体化。2012年4月,项目投入试运行。经过1年多的运行,为石林景
成功预警雷电60次、大风8次、大到暴雨6次,并及时输出景区8种气象要素实况资料,共输出实时资料5300余次。
金龙说,除雷电预警,该系统发布显示平台对大风、高温、暴雨等气象灾害也达到提前24小时预报和提前1至5小时预警;对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降水等实况数据进行及时输出,并保证每小时1次自动更新数据,保证输出的数据具有较强时效性。
(作者:中国气象报通讯员刘伟)
【城市防雷】
福建:创新科技为防雷助力
入夏以来,福建省进入雷电高发期,特别是午后强对流天气较多,导致各地雷电灾害频发,给市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8月26日傍晚,福建省福州市北部天色逐渐变得阴沉,乌云逐渐南扩,突然一道刺眼的闪电撕裂了天空,雷声旋即传来。豆大的雨点应声落下,在户外活动的市民措手不及。福建省防雷中心监测显示,27日零时至19时,全省共打雷12718次,其中福州532次。
为应对雷电灾害,福建省防雷中心多措并举,积极开展防雷气象服务。
该中心策划了各种防雷科普宣传活动。在“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等活动期间,该中心通过制作宣传展板、设立咨询台等方式,指导群众科学防雷。该中心还与福建电视台、《福建日报》等多家媒体联合开展雷雨季节防雷知识科普宣传。
除了普及防雷知识,福建省气象部门还针对重点地区排除隐患。目前,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尚属防雷技术服务前沿领域,特别在危险化学品领域开展区域雷电风险评估,在全国也很少见。
位于福建省南端、东山湾东侧的古雷半岛有一个古雷石化基地。该基地是一个以炼化一体化工程及台湾石化产业区为主导的临港化学工业园区,有大量的易燃易爆设施。若这些设施遭雷击,可能对社会和周边环境产生极大影响。
今年上半年,福建省防雷中心与漳州市防雷中心成立专门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小组。研究小组组织技术人员对古雷石化基地进行现场调查,并以现场采集的数据为依据,对古雷石化基地的雷电灾害风险进行综合分析与计算。此项工作拓宽了福建防雷技术服务业务的新领域,提升了省、市防雷中心雷电风险评估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对福建同类雷电风险评估业务的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今年,福建省防雷中心还开发了雷电临近预警应用平台,实现了雷电临近预警信息在雷电灾害自动规避技术中的集成与应用。
(作者:中国气象报记者王芳 通讯员王颖波 刘美)
新余:开展县局防雷综合检查
日前,江西省新余市气象局成立防雷综合治理检查组,采取“听、察、看”的方式,对所辖县气象局进行检查,切实提高县气象局防雷技术服务质量。
检查组详细查阅县气象局防雷技术服务档案,调查规章制度落实状况、防雷社会管理履职情况和防雷技术服务规范化管理情况等,重点检查防雷技术服务中有无谋取不正当利益、有无违规收费、有无滥用职权等,并对县气象局办证大厅的气象窗口进行明查暗访。
结合近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检查组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要求各县气象局从“讲服务、抓规范、促发展、谋长远”的高度,牢固树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服务理念;本着“缺啥补啥”原则,结合实际创新管理方式,突出管理特色;要求防雷技术人员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推动县气象局防雷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作者:中国气象报通讯员黄军牙 吴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