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mp值变成唯一冲击参数,首先用8/20μs测量浪涌保护器残压的时候,要使用幅值等于Iimp的8/20μs波形进行参加测试,而不是In;其次,在动作负载试验中附加了I级实验的附加实验,在附加实验中要使用I级波形来触发动作负载的相位角度,所以在I级浪涌保护器Iimp值的高低,已经不是静态冲击一次电流波看能否泄流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待住UC的工频负载。
图1 正确的T1级浪涌保护器产品标签
如果标称了Imax,Umax的确认也要按照Imax去判定。从而使Umax的电压等级上升间接提高了电气间隙的要求(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篇章会详解)。
图2 正确的T2类浪涌保护器产品标签
介绍完这两点,我们将个特例,如果一个浪涌保护器声称了T1+T2的实验级别,无论是In和Imax,只要标称了就都要进行测试,至此同时如果In标称过高的话,Up也自然会更高,用Iimp和In幅值下取得的残压值进行比较,以最大值判定Up。此外,动作负载实验中施加的冲击电流值也将取In和Iimp两者大的值进行测试。
图3 标准截图I、II类SPD分别用In和Iimp等效8/20μs幅值测试
三、新参数Umax。
这个参数称为确定电气间隙电压,这个电压的高低确定是根据电压保护水平实验中得到的最大电压值确定的。本参数是间接试验参数,不做直接判定。所以,如果T2类浪涌保护器声称了Imax,那么在整个过程中Imax下为最大的冲击电压值,那么势必Umax会相应的提高。注意Umax不是保护水平,不会测试到In截止。Umax的提高会使电气间隙判定值相应的提高。
图5 新标准中表15电气间隙等级
举个例子,根据标准中表15的判据,如果一个Uc385V的浪涌保护器In=60kA以上T2产品没有标称Imax的时候,In下最大残压在2.6kV左右,此电压值即为Umax;但如果标称了Imax,就要以120kA冲击下残压为依据,此时如果超过4kV,那么该样品的电气间隙要求就会进入到下一个档,即大于4000伏这一档。
四、修改的参数——剩余电流(残留)IPE
新标准中剩余电流的测试是需要SPD电涌保护器按照制造商的说明书连接,并施加参考电压Uref,然后测试PE端流过的电流,这与老标准中的残留是不一样的。一是施加的电压为参考电压Uref,不是UC,二是要按说明书连接,如果是TT或TN制式,就需要将一组SPD试品的所有端子L1、 L2、 L3、 N和PE全部接入到测试电源中,并且施加三相交流参考电压,此时三相电压的相位成120度,那么在PE线中测得的残余电流将会有是一个矢量和,远小于单相交流电L、N、PE制式中的残流值。
图6 TN三相残流IPE值0.011mA(矢量和)
图7 TN单相残流IPE值0.096mA
图8 TT单相残流IPE值0.008mA(N-PE放电间隙)
五、模拟SPD电涌保护器失效模式附加实验中需声称的预处理电源的预期短路电流(1-20A)。
如果声称电流小,例如1-5A,一般会得到耐受合格的结果。如果生称的大,例如15到20A,会出现故障模式,并且带有清晰指示的合格判定。这个参数会在以后的一期中专门解答。